引言
美國總統川普政府近期對哈佛大學採取了一系列嚴厲措施,其中最受矚目的,莫過於一度傳出的禁止招收外籍學生及要求現有國際生轉學的禁令。這項行動不僅震撼了擁有近四百年歷史的哈佛大學,也在美國其他大學的華人留學生群體中引發了普遍的擔憂。事件背後原因複雜,涉及政府與大學之間的權力角力、學術自由、國家安全疑慮等多個層面,對美國高等教育和國際留學趨勢帶來了顯著衝擊。
事件的起因與背景
據報導,川普政府對哈佛大學的行動,被廣泛認為是針對校方在招生和研究政策上拒絕配合政府要求所進行的懲罰性打壓。具體原因包括:
- 拒絕提交國際學生完整名單: 消息指出,國土安全部曾兩次要求哈佛提交所有外國留學生的資料,但哈佛並未完整提交。政府方面認為,這是政府賦予大學招收國際生的「特權」,而非其固有的權利,不遵守規定就可能被撤銷相關權利。有評論猜測,哈佛不願提交完整名單,可能是因為其中隱藏著不為人知的黑幕或更深層的問題,例如可能與某些國家(包括中共)有利益綁定。
- 對校園政策和氛圍的不滿: 川普政府及其支持者對哈佛等大學校園近期所體現出來的某些趨勢非常不滿。這包括對「多元、平等、包容」(DEI)政策的質疑,對校園內出現的混亂現象(例如對性別廁所的爭議)、撤下美國國旗懸掛哈馬斯旗幟、支持被列為恐怖組織的哈馬斯、直接攻擊以色列學生等行為的容忍態度。政府認為這些行為過於激進,觸怒了川普政府。
- 招生歧視爭議: 哈佛大學長期面臨亞裔學生申請者提出的歧視訴訟。美國司法部曾聲明指出,哈佛在使用種族作為入學考量時,未能證明沒有對亞裔美國人造成非法歧視。司法部批評哈佛利用主觀的「個人特質」(如領導力、隨和度、勇氣)評分機制,變相限制亞裔學生的入學人數。特朗普政府的司法部和教育部一改歐巴馬政府的政策,主張大學招生應不分種族,回到了類似1920-1930年代哈佛控制猶太學生名額時期的批評。
- 國家安全疑慮與與中國的聯繫: 美國政府引用「國家安全疑慮」作為禁止哈佛招收外籍生的理由。消息指出,被取消簽證的外籍學生、學者中,包括了一些與中共軍方合作、為解放軍培養的幹部。這被認為是此次停止部分學生簽證的理由之一,表明政府對哈佛與中國某些實體的合作存在擔憂。此外,哈佛大學的利益集團與錢財已涉及全球100多個國家,包括中共的資金,這使得川普面臨的阻力非常大。哈佛的招生機制也被質疑是否會招收具有未來政治影響力的人物子女,以換取捐助或影響力。
正反兩面的立場與看法
對於川普政府的行動,存在明顯不同的立場:
- 反對意見: 許多人認為川普政府的行動是武斷且反覆無常的政治報復。國土安全部並未具體指出哈佛違反了哪些規定,僅以模糊的「國家安全疑慮」為由。哈佛校方和一些法律學者認為,這可能違反了行政程序法和憲法第一修正案,是對哈佛表達自由(拒絕配合政府政策)的報復。一些哈佛內部人士也認為川普「有點過」。
- 支持意見: 另一些人,包括一些哈佛的前學者,認為哈佛「咎由自取」。他們指出,哈佛在過去一段時間在校園內的表現「太過分了」,例如支持被視為恐怖組織的哈馬斯、對待以色列學生的方式、以及不配合政府的數據要求。他們認為,政府並非干涉哈佛的教學或學術內容,而是停止提供資金或特權(如簽證權限),因為哈佛拿著政府的錢(納稅人的錢)卻做政府不允許的事情。他們將川普的做法與中共的徹底介入(直接抓人、關閉學校)進行對比,強調川普是在法律限定的範圍內行事。
重點問題
這起事件突顯了幾個核心問題:
- 政府權力與大學自主權的界線: 政府是否有權以國家安全或政策不符為由,干預大學的招生和運作,特別是針對國際學生?大學在招生和校園管理上應有多大程度的獨立性?
- 國家安全與學術交流的平衡: 如何在維護國家安全的同時,保障正常的國際學術交流和合作?
- 招生的公平性與透明度: 哈佛等大學是否存在歧視性招生行為?如何確保招生過程的公平和透明,特別是在考慮種族或「個人特質」時?
- 大學資金來源與影響: 大學過度依賴政府撥款或接受來自外國(包括被視為競爭對手或潛在敵對國家)的大額捐款,是否會影響其獨立性或國家安全?
對美國留學的衝擊與留學生應注意的地方
這起事件對在美留學,特別是華人留學生產生了顯著影響:
- 增加不確定性和擔憂: 不僅哈佛的國際生面臨轉學或失去身份的風險(儘管可能有法律挑戰延遲),其他美國大學的華人留學生也感到「人人自危」,擔心自己的留學簽證可能隨時被撤銷。他們對 minor issues (如超速罰單或加入某些團體) 可能引發問題感到擔憂。
- 留學環境風險升高: 近年來,在美中關係惡化背景下,中國學生已逐漸意識到赴美留學風險上升。簽證難辦、邊境被遣返、限制就讀敏感領域等情況時有發生。中國教育部也發出了赴美求學需慎重考慮風險的警告。
- 人才流失與他國競爭: 美國政府的行動可能導致優秀的外籍人才離開,而其他國家(例如香港、澳門的大學)則趁機推出獎學金和支援措施,試圖吸引這些人才。
- 心理壓力增加: 學生們普遍感到了文化上或精神上的排斥感,需要做好心理準備。
對於留學生來說,應注意以下幾點:
- 了解並遵守相關法律法規: 確保自己的簽證身份合法有效,避免觸犯任何可能導致簽證問題的規定,即使是 minor issues。
- 關注政策變化: 密切關注美國政府關於移民、簽證和國際學生的最新政策動態,尤其是涉及國家安全審查和敏感領域限制的規定。
- 謹言慎行: 在校園內外參與公共事務時,了解可能的敏感區域,尤其是在言論和行為上,避免參與可能被視為極端或威脅國家安全的活動。
- 綠卡和簽證是特權而非權利: 認識到在美國居留或學習的許可是一種特權,政府有權在特定情況下撤銷。
- 準備備案: 考慮到潛在的風險,做好學術或職業生涯的備案,例如申請其他國家或地區的學校/工作。
結論
川普政府對哈佛大學的禁令事件,是美國政府與頂尖大學之間長期存在的緊張關係在特定政治氛圍下的集中爆發。雖然哈佛已通過法律途徑反擊,且美國司法體系中有大量哈佛校友可能帶來法律挑戰,但事件本身揭示了美國大學面臨的複雜局面,包括其對政府資金的依賴、對校園內某些激進思潮的處理,以及在國際關係緊張背景下如何平衡開放與安全。
這起事件對在美留學生造成了直接的心理和實際衝擊。它不僅降低了美國對國際人才的吸引力,也促使學生和家長重新評估留學美國的風險與收益。儘管具體禁令的最終結果尚待法律裁決,但事件已經在全球範圍內引發了對學術自由、國家安全以及高等教育機構責任的深刻討論。對於希望赴美或正在美國學習的學生來說,理解這些深層背景,並謹慎應對潛在的風險,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重要。
(文圖:AI 生成,張友義編輯整理)